网站通行证
名称
密码
浏览 | 注册
今天是:
您的位置:华夏生活网 > 新闻 > 正文内容

乐视发公开信怒斥中电熊猫,关厂更名清算“一键三连”避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 2025-10-14 16:51

  2025年10月13日,乐视超级电视发布的一封公开信,将其与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现更名南京静业家电有限公司)的合作纠纷推向公众视野。信中披露的产品质量争议与后续赔偿事宜,不仅关乎两家企业的过往合作,更引发了市场对企业履约责任、品牌信誉维护等议题的关注。

  开篇:公开信引爆合作纠纷

  时间回溯至2019年初,正处于业务调整期的乐视超级电视,为寻求稳定的生产合作方,将目光投向了拥有央企背景与“熊猫”驰名商标的南京中电熊猫家电。彼时,乐视采用了业内罕见的“预付定金+全款提货”模式,足见其对合作方信誉的重视。据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初至2022年3月期间,乐视累计委托该公司东莞分公司代工40万台电视,甚至采用业内罕见的"预付定金+全款提货"模式,累计委托其代工40万台电视,采购额近4.5亿元。

  溯源:4.5亿合作牵扯出质量事故

  这份基于信任的合作,在产品上市后逐渐显现裂痕。乐视在公开信中称,部分合作新品上市不足一年,便频繁出现屏幕横竖线、漏液等故障,坏屏率接近20%——这一数据远超行业不足2%的正常水平,已构成明显的产品质量问题。为保障用户售后,乐视表示已陆续垫付超1400万元售后费用,涉及换机、换屏等一系列服务。

  针对质量问题,乐视曾与中电熊猫家电多次交涉。对方当时称问题源于上游屏厂,需乐视配合提供单据以便向供应商追责,并承诺待获得赔偿后支付乐视垫付的售后款项。乐视官方吐槽,中电熊猫家电起诉上游成都屏厂后获600万赔偿,但最后结果是将这笔本应用于解决用户售后的钱留在了中电熊猫自己口袋,一分都没拿出来!

  焦点:中电熊猫从关厂到清算仅需三步 “骚”操作

  协商未果后,乐视通过司法途径维权,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北京三中院、朝阳法院先后作出判决,判令中电熊猫家电共计赔偿1495万元。但判决生效后,中电熊猫家电的一系列操作让赔偿款兑现陷入僵局,其“避责”路径清晰可见:

  • 第一步:关厂断联(2022年10月):在质量争议未解决的情况下,中电熊猫家电东莞分公司突然遣散员工、关闭工厂,切断了与乐视的售后及沟通渠道,导致前期协商戛然而止。 • 第二步:更名切割(2024年6月):北京三中院作出赔偿判决4天前,公司火速将“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更名为“南京静业家电有限公司”,剥离“中电熊猫”的央企与驰名商标标签,淡化自身与原有品牌的关联。 • 第三步:关联清算(2025年8月):同属中国电子体系的关联公司向法院申请对其进行破产清算,以“破产”方式试图彻底消解赔偿债务,让胜诉的乐视面临“赢了官司拿不到钱”的困境。

  追问:央企背景下的责任与信誉何在?

  此次纠纷中,双方的境遇形成了鲜明对比。乐视坦言,目前电视业务仍背负十几亿债务,曾因经营问题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但8年来始终未选择破产清算,而是持续与部分债权人沟通合作。其在公开信中强调“信用是一点点攒起来的,却可能分分钟丢掉”,这番表述引发不少市场主体的共鸣。

  对于拥有“熊猫”老字号的中电熊猫体系而言,此次子公司的纠纷也引发了关于品牌信誉维护的讨论。“熊猫”作为上世纪电子工业的知名品牌,其价值源于长期积累的市场信任,而子公司的履约争议可能对品牌形象产生间接影响。作为央企下属企业,其经营行为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与国有资产的信誉紧密相连。

  从更广泛的市场视角来看,此事也折射出企业合作中履约责任的重要性。无论企业背景如何,产品质量是立足之本,而履约守信则是长期合作的基石。对于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沟通、妥善解决才是维护企业信誉与市场秩序的正道。

  截至发稿,南京静业家电及其中电熊猫上级单位尚未就此事作出公开回应,破产清算程序仍在进行中。这场延续多年的合作纠纷,虽聚焦于两家企业的过往,但留给市场的关于产品质量把控、企业履约担当的思考,仍具有现实意义。

  观后心情
被感动 同情 囧囧 愤怒 和谐 悲剧 高兴 打酱油
图片新闻
热门视频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团队介绍 | 视频直播 | 网上投稿 | 网站建设 | 域名空间 | 广告价格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by www.chilifew.online. all rights reserved